高集成度、小封装的32位MCU助推高性能RFID智能标签
电子标签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RFID)的俗称,是时下最为先进的非接触感应技术,通过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相比电子标签具有以下优势:容量比较大,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可写;速度快,非接触,可多目标识别,运动识别;体积小,易封装,可嵌入到商品内;专用芯片,序列号唯一,密匙认证,极难复制;无机械故障、寿命长、抗恶劣环境。
目前我国的电子标签主要应用于流通管理领域、防伪领域、金融收费领域及汽车防盗、物品跟踪等领域。每年的发行量超过了3000万张,根据初步测算,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标签的年应用量会有数十亿元以上的需求。
阅读器和应答器的通信桥梁——MCU
完整的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应答器(标签)和应用软件。作为阅读器和应答器的通信桥梁,MCU可以使用几种流行串行接口中的任一种接口与较大的 EPCIS数据库通信,这些接口包括UART和USB串行通道。
如果一个阅读器寻找某个特定标签或一组标签,它可以使用系列码和应用标识号标准询问位于其操作范围内的所有标签。阅读器需要对标签进行一系列询问操作。这种交互操作通常是对标签中用户数据的读操作,但也有可能发生后续的写操作,这样会对MCU构成严重负荷,标签需要具有更高的性能。另外对于内存受限的设计来说,软件使用的代码常常很多,并且几乎总是存在后门,从而造成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增加外部存储器来容纳剩余代码。
使用32位MCU和大容量片上闪存,就可以实现本地数据库信息存储,而不必与主机进行无休止的通信,并且使系统安全更有保障。
除了需要MCU具有丰富的外设通信接口之外,由于标签的尺寸一般相对较小,这就需要MCU的封装也是越小越好。
下图为电子标签系统框图:
图1:电子标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