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物联资讯 > 业界资讯

物联网的生态和发展趋势

2017-07-24 11:00:00 广州睿丰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

       2017年3月29-30日,(第十一届)RFID世界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作为RFID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高端专业会议,今年的大会共吸引力400余位RFID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优秀企业、行业权威专家、RFID终端用户代表共同参与。在本次大会上,物联网专家分享了《物联网的生态和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全面对物联网整个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剖析。

  理解物联网需要行业和技术的融合

  物联网概念的起源有多个,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描述了物联网场景;1999年,MIT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此后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关于物联网的专题报告,IBM提出智慧地球,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至此物联网概念进入中国。

  物联网的生态构架

  专家把物联网的生态架构拿人体进行了类比,如果说物联网是人体的话,那么,传感器、执行器类似于人类的神经元和肌肉;互联类似于神经系统;模型和分析类似于大脑。电信研究院对物联网的架构是将物联网分为了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是指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包括了传感器、执行器,RFID,二维码和智能装置;网络层包括了各种通信技术,比如;广域、宽带、窄带、NB-IOT等;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基础设施,以及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专家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分析了物联网发展趋势(如下图),指出2014年,2015年物联网处于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最高点,这个阶段物联处于期望膨胀器,技术本身不一定成熟,因此在2016年就没有看到物联网的身影,在技术不能快速应用、快速创造的前提下,外界对期望就会下降,进入幻灭期。随着2016年NB-IOT标准的冻结,资本重新关注物联网行业,距离物联网的复苏期不远了。

2.jpg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为感知-连接-智能的框架,但行业发展路径与此并不一致,而是一个连接-感知-智能的发展顺序。物联网发展早期的最大阻碍就是连接。比如智能家居,从技术角度讲wifi是最不适合做通信连接技术的,但是它却是最早成为智能家居通信协议的技术,因为它涉及到成本、使用率的问题。随着NB-IOT协议的推出,物联网连接的瓶颈将有望实现突破。

  连接问题解决之后,就是感知的需求,让更多物的状态的到感知,形成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分析,最终实现智能的价值。